河北渔业


渔政与管理

  • 2025年中央财政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清单2(农业农村部)

    <正>为便于广大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以及社会各界了解国家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我部在2025年3月已公布的中央财政到人到户农业补贴政策清单基础上,汇总形成了其他“一揽子”实施的重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清单,现发布如下。一、粮油生产技术推广应用1.粮油等重点作物绿色高产高效行动。以玉米、水稻、小麦、大豆、油菜单产提升整建制推进县为重点,围绕合理密植、精细整地、精准播种、水肥高效利用等关键增产措施,因地制宜组装综合技术方案,支持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应用,辐射带动大面积均衡增产和效益提升。

    2025年10期 No.382 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8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河北围场:“山海协作”打通三文鱼产业链塞罕坝下书写“绿富同兴”新篇

    <正>在塞罕坝机械林场万顷林海的生态滋养下,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这个承载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使命的县域,近日在生态环境部的帮扶指导下,河北省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迎来了三文鱼产业发展的关键一跃。扎根围场的承德清青锦瑞渔业有限公司(下称“清青锦瑞渔业”),与烟台经海海洋渔业有限公司签署“木兰1号”深远海养殖深度合作协议。此次签约标志着围场三文鱼产业成功构建从“鱼卵孵化”到“淡水育苗”再到“深海养成”的全链条闭环,形成“淡水育苗+深海养成”陆海联动模式。

    2025年10期 No.382 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7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信息广场

  • 商渔船碰撞频发 持续敲响安全警钟 协会“预防+补偿”双重举措保障海上安全

    智义娜;

    <正>随着伏休期结束,大量渔船集中出海,近海海域商渔船舶航行、作业活动交织叠加,通航环境更加复杂,商渔船碰撞风险尤为突出。商渔船碰撞是渔业生产中的高危事故类型,发生频率高,且因渔船吨位小、抗风险能力弱,一旦发生就会严重威胁渔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为切实加强商渔船碰撞风险防范,近期中国海事局发布《防范商渔船碰撞安全须知(范例)》,河北海事局也同步出台了《河北沿海渔业船舶海上通航安全指引》,为商渔船安全航行提供了明确的技术指导和操作规范。

    2025年10期 No.382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1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关于《河北渔业》定价调整的公告

    <正>致尊敬的读者:感谢您一直以来对《河北渔业》(国内统一刊号:CN13-1145/S,邮发代号:18-230)的支持与厚爱!随着期刊页码的大幅增加,为确保期刊的学术品质与可持续发展,经过审慎评估,决定对期刊定价做出相应调整:自2026年刊期开始,定价由8.00元/本调整为20.00元/本,全年12期定价调整为240.00元。竭诚欢迎广大读者订阅。

    2025年10期 No.382 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7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研究与探讨

  • 琼枝白化病病原菌分离与鉴定

    王桦;朱军;鲍时翔;张秀霞;唐贤明;穆丹;

    在海南省昌江黎族自治县海尾镇的琼枝(Betaphycus gelatinus)栽培区时常发生琼枝白化病,对其产量造成严重影响。为研究琼枝白化病的病因,对患病琼枝进行病原学研究。从琼枝病灶部位分离得到一株优势菌株EB2403,该菌株经过16S rRNA基因发育进化树分析以及生理生化分析,鉴定为海藻链卵菌(Catenovulum algicola)。再经过人工回接感染证实该菌为琼枝白化病病原菌。首次发现海藻链卵菌与琼枝白化病发生有直接关系,研究结果有助于进一步了解琼枝白化病的致病机理,对琼枝白化病研究有重要意义,也将进一步促进琼枝白化病防治工作的开展。

    2025年10期 No.382 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3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唐山市淡水养殖产业发展潜力研究与分析

    李璐;葛倩;宋荪阳;许岩岩;

    通过对唐山市淡水养殖业的产量、产值及其主导养殖模式的深入分析,探讨了该产业发展的优势与存在的限制因素,对其发展潜力及升级可能性进行了评估,并提出了加强池塘养殖的升级改造、拓展淡水养殖产业链、丰富淡水渔业的功能性以及创新水库渔业管理机制等产业发展策略,为唐山市淡水养殖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2025年10期 No.382 8-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9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碳氮比对巨大普里斯特氏菌BZ-95降氮性能影响研究

    张凯茹;姜昊辰;靳子言;季相山;

    本研究旨在探究同化还原型巨大普里斯特氏菌(Priestia megaterium)BZ-95在不同碳氮比条件下的脱氮效能,以优化其使应用条件。结果表明,BZ-95的脱氮能力及代谢路径高度依赖于碳氮比,C/N为1∶1时,BZ-95对亚硝酸盐(NO~-_2-N)和硝酸盐(NO~-_3-N)降解速度较慢,60 h内NO~-_3-N仍有少量残留,但降解过程无氨氮(NH~+_4-N)累积;C/N为5∶1时,对NO~-_2-N和NO~-_3-N的降解速度明显加快,20 h时对NO~-_2-N的降解效率已达到90%,且没有氨氮积累;C/N分别为10∶1、15∶1和20∶1时,对NO~-_2-N和NO~-_3-N的降解速度进一步加快,14 h内可将NO~-_2-N完全降解,C/N为15∶1和20∶1时甚至14 h时也将硝酸盐完全降解掉,但降解过程中氨氮累积严重,且碳氮比越高氨氮累积越多。总之,通过添加碳源精准调控养殖水体碳氮比,可显著提升菌株BZ-95的脱氮能力,C/N为5∶1是BZ-95发挥最佳脱氮效能的适宜条件。该研究为使用BZ-95控制养殖水体氮污染、调控养殖水环境并提升养殖经济效益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应用策略。

    2025年10期 No.382 1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8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基于改进SW算法的渔船AIS轨迹特征提取方法

    刘霜冬;郝永志;

    针对传统滑动窗口(Sliding Window, SW)算法在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System, AIS)轨迹特征提取中仅依赖距离阈值导致转向特征丢失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融合距离与角度双阈值的改进SW算法。该方法通过滑动窗口实时计算轨迹点的空间距离偏差与航向角度变化,双重约束筛选关键特征点。试验结果表明,改进SW算法在渔船轨迹特征提取效果上显著优于道格拉斯-普克算法(Douglas-Peucker, DP)算法和传统SW算法,为渔船作业行为识别提供了更科学的轨迹特征提取方法。

    2025年10期 No.382 15-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7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复合微生物技术去除养殖尾水中氮、磷的优化研究

    黄祺升;

    为解决养殖尾水中氮、磷超标引发的水环境富营养化问题,通过筛选功能菌群,探究温度、pH值等环境因子的影响,建立协同作用模型,并对优化后的复合微生物技术进行脱氮除磷试验。结果显示:构建的氮、磷去除协同作用模型可较好预测处理效能;优化后的复合微生物技术在不同养殖场景中稳定性良好,对尾水中总氮、总磷去除率分别超过89%、91%,且成本低、操作简便、无二次污染,具有较广的适用性,应用前景广阔。

    2025年10期 No.382 20-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7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增殖与养殖

  • 我国海水贝类常见病虫害研究进展

    王姿曼;刘子琪;林奇弦;吴磊;

    海水贝类养殖业是我国水产经济的重要支柱,在保障粮食安全、促进渔民增收及维护海洋生态平衡等方面发挥关键作用。然而,随着全球气候变化与养殖规模扩大,贝类病虫害频发,导致大规模死亡事件,造成严重经济损失并威胁生态安全。为了解海水贝类病虫害研究进展,构建环境友好型健康养殖模式,通过综述我国海水贝类病虫害的常见类型、防控策略和技术应用,提出未来需加强多学科交叉研究、技术创新与管理体系优化等发展策略,以推动贝类养殖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2025年10期 No.382 23-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5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中华鳖养殖中腐皮病综合防控研究

    李红;俞珊;叶伟清;叶琼琼;唐国权;周艳萍;

    中华鳖(Pelodiscus sinensis)是我国非常重要的淡水养殖品种,其养殖产业对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腐皮病是中华鳖养殖过程中较为常见的细菌性疾病之一,具有发病率高、传播速度快、死亡率高的特点,给中华鳖养殖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详细阐述了中华鳖腐皮病的病原学特征和流行特点,分析了该病的诱发因素,从生态防控、生物防控、化学防控、免疫防控、养殖管理等方面提出了综合防控措施,为中华鳖腐皮病的科学防治给出了理论依据与实践指导建议,从而促进中华鳖养殖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2025年10期 No.382 27-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8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虹鳟养殖关键技术及病害防控策略

    闫雪梅;

    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是我国重要的淡水名优经济鱼类之一,随着虹鳟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科学的养殖技术和病害防控成为保障养殖户经济效益的关键。为促进虹鳟养殖产业科学、健康发展,对虹鳟养殖环境条件、发眼卵孵化、苗种培育、商品鱼养殖等关键技术以及病害防控方面知识进行了分析,总结出虹鳟养殖关键技术要点及病害防控策略,增强养殖户对各类病害的了解与认识,减少病害带来的经济损失。

    2025年10期 No.382 3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6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海水工厂化养殖尾水治理与利用

    韩勇;

    为解决滩涂海水养殖尾水无序排放导致的水质恶化问题,响应农业农村部水产健康养殖“五大行动”政策,实现尾水环保达标与资源循环利用。本研究以总养殖水体不超过23 000 m~3的滩涂标准化养殖园区为对象,采用“虾壳清理池+沉淀调节池+微滤机(50μm以上固体去除率≥90%)+蛋白分离器+BFR生物过滤池+外塘生态系统”组合工艺,搭配海水源热泵回收余热,系统24 h连续运行。结果表明,该系统实现环保排放与资源利用双重效益,为海水工厂化养殖尾水治理提供可行方案。

    2025年10期 No.382 34-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4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调查与分析

  • 基于虾拖作业的闽南近海虾蛄资源调查状况

    刘勇;

    根据2023年1—4月和8—11月福建闽南近海虾拖作业调查数据,对该海域虾蛄资源利用状况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调查期间虾蛄产量和产值分别占调查船总产量和总产值的8.02%和17.48%,平均日产量为17.3 kg/d。虾蛄产量以冬季的1月和2月较高,产量合计占总产量的84.75%;主产区为291和292渔区,产量合计占总产量的92.22%。1—2月,虾蛄产量对虾拖作业调查船的贡献为21.03%~26.86%,产值贡献为37.05%~44.37%。调查采集的口虾蛄(Oratosquilla oratoria)平均体长为(114.0±14.4)mm,平均体质量为(19.2±7.4)g,平均体长、平均体质量均以2月最高,9月最低。

    2025年10期 No.382 37-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7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饵料与饲料

  • 翘嘴鳜幼鱼配合饲料驯食技术要点——以循环水车间为例

    张丹娜;于洁;马林;李彤;姜智飞;丁子元;

    为探索在循环水车间养殖中翘嘴鳜(Siniperca chuatsi)幼鱼配合饲料驯食成功率,本研究于2025年7—8月在天津市水产研究所淡水试验示范基地采用水流刺激和光诱导相结合的方法开展翘嘴鳜幼鱼驯化投喂。结果显示,引进的5 000尾体长3~4 cm的翘嘴鳜幼鱼,经驯化投喂后,最终超3 300尾的翘嘴鳜幼鱼完全接受了配合饲料。通过在循环水车间中开展翘嘴鳜幼鱼配合饲料驯化研究,发现采用该研究方法能够使翘嘴鳜幼鱼驯食成功,这也为后续循环水系统下翘嘴鳜养殖生产工作提供了部分科学依据。

    2025年10期 No.382 42-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0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环境与资源

  • 应用环境DNA技术监测水体生态的研究进展

    梁润婷;高湘;孙一凡;李亚楠;范少阳;魏玮;郑天情;姚之;朱玉凤;

    为系统梳理环境DNA(Environmental DNA,eDNA)技术在水体生态监测领域的发展现状、应用价值及面临的瓶颈问题,本文对其技术原理、标准化流程进行了概述,聚焦该技术在水生生物多样性监测中的应用进展,分析了其在鱼类资源调查和浮游生物多样性研究中的优势与不足,指出其在数据库完整性、标准化流程及复杂生境适用性等方面仍存在挑战。未来,应着力推动标准建立、完善基因数据库,并拓展eDNA技术在多变生境中的监测应用,以提升水生态系统评估的准确性与全面性。

    2025年10期 No.382 45-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1K]
    [下载次数: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江牡岛周边海域浮游生物群落特征及影响因素

    李春连;颜露露;吕晓莹;逯玲燕;

    为探索开发利用型海岛的周边浮游生物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于2022年9月在江牡岛周边海域设4个采样断面,每个断面设3个采样点,所有采样点均进行水质监测,其中8个采样点开展浮游生物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江牡岛周边水质良好,达一类至二类水质标准;浮游植物共106种,其中硅藻82种,甲藻22种,蓝藻2种,香农多样性指数(H’)、丰富度指数(D)和均匀度指数(J)的均值分别为3.93、2.696和0.776;浮游动物45种,桡足类20种,浮游幼体和刺胞动物均为8种,被囊类3种,枝角类和毛颚类均为2种,介行类和十足类均为1种,香农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的均值分别为2.732、1.948和0.628。Pearson分析表明,浮游植物的多样性指数与汞呈显著负相关;浮游动物的多样性指数和总密度与重金属或氮浓度均呈显著负相关。

    2025年10期 No.382 48-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7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海岸线变化对渔业资源分布的影响研究

    丘洁萍;

    基于河北沿海典型区域海岸线推进与退缩的实际情况,对海岸线动态变化与渔业资源分布格局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系统研究。通过运用遥感技术提取海岸线演变数据、开展渔业资源时空调查以及采用统计分析方法,本研究阐述了海岸线变化对渔业栖息地面积、资源群落结构及单位产出效率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海岸线变迁导致底栖类优势种减少、资源核心区空间漂移及生产力下降等现象,体现出典型的生态系统重构趋势。结合栖息地压缩、群落异质性增强等指标变化,本研究提出,应构建基于海岸线动态监测的响应式资源管理模式。

    2025年10期 No.382 52-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6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海水养殖环境智能监测与精准调控

    魏延亮;张越;王善武;王晓;

    为解决传统海水养殖环境监测人工强度大、工作效率低等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海水养殖环境智能监测系统,通过智能传感、实时处理和远程控制集成,实现养殖环境的实时监测与设备的远程精准调控。通过实际案例验证了该系统应用效果,系统运行3个月,效果良好,监测效率大大提升。对比监测系统与人工监测的各项数据参数,结果表明,监测系统温度、pH值、电导率、浊度、氨氮、溶解氧平均值分别为28.36℃、7.82、1794.78μS·cm、0.25 NTU、1.02 mg/L、7.81 mg/L;人工监测方式各项参数平均值分别为28.35℃、7.82、1794.91μS·cm、0.25 NTU、1.04 mg/L、7.77 mg/L,对比分析表明,两种方法所得数据差异较小,说明监测系统具有较高的精度,具有良好推广价值,有助于促进海水养殖的智能化发展。

    2025年10期 No.382 55-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3K]
    [下载次数: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安峰山水库水华的遥感监测研究

    祁凡;程汗;季相星;王清;

    安峰山水库是连云港市的重要湖库,易发生水华,水质严重下降。本研究采用了无人船航测、无人机航拍等遥感监测技术,结合手工网格化布点采样对安峰山水库进行监测分析,总磷和总氮浓度分别为0.10 mg/L和1.08 mg/L,航测藻密度和叶绿素均值分别为1.436×10~7 cells/L和14.9 ug/L。结果表明,水库营养物质过剩、养殖污染、汛期行洪以及较浅水位等是导致藻类暴发的主要原因。本文通过遥感监测技术分析水华形成的原因,为湖库治理提供新的思路。

    2025年10期 No.382 59-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9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专论与综述

  • EOD模式下海洋生态保护项目建设的法律问题研究

    岳昕宸;周连义;徐福源;刘盈;

    海洋强国建设是加快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和重要战略任务。随着生态文明建设深入推进,生态环境导向开发(Ecology-Oriented Development, EOD)模式作为一种创新性的项目组织实施方式,以“两山”理论为基础,为海洋生态保护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提供了重要路径。基于我国EOD政策演变与实践探索,通过梳理与EOD海洋生态保护项目建设的相关法律法规,在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指出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法律问题,具体包括项目合规性问题、项目参与主体边界与责任不清等,并对此提出针对性建议,通过增设“复合用海”类型、完善海洋生态保护红线相关法规、严格准入机制以及制定专门的EOD海洋生态保护项目管理办法,为EOD海洋生态保护项目建设与可持续发展提供法治保障。

    2025年10期 No.382 63-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2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海洋新质生产力赋能辽宁渔业高质量发展研究

    付媛丽;

    如今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正处于海洋新质生产力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机遇期,这将对辽宁渔业带来诸多变化。因此,培育海洋新质生产力,是辽宁实现渔业高质量发展、建设海洋强省及在东北率先实现全面振兴的有效策略。然而目前辽宁存在相关公共服务欠缺、渔业科技支撑薄弱、海洋环境污染加剧、优质渔业人才短缺等挑战,对此辽宁亟需通过制定规划设计、夯实物质基础、激活发展动能、催生适配产业、集聚优质人才等加快培育海洋新质生产力,赋能渔业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5年10期 No.382 68-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6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新质生产力下的山东海洋经济四链合奏路径

    路丹丹;

    新质生产力以新技术的深入应用为驱动力量,呈现出新产业、新业态以及新模式快速大量涌现的特点,山东省身为海洋经济大省,虽然其海洋生产总值在全国处于领先位置,然而依旧面临着一系列结构性问题,例如成果转化率较低、传统产业所占比例较大、金融支持不够充足以及政策协同存在不足等情况。鉴于此,本文提出“四链合奏”框架,也就是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依靠突破创新链、升级产业链、完善资金链、协同人才链,构建起“技术—产业—资本—人才”的闭环机制,以此消除这些结构性制约因素,推动海洋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2025年10期 No.382 72-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8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暴雨天气对刺参池塘养殖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田由甲;李丹;张丽;

    为深入研究暴雨天气对刺参(Stichopus japonicus)池塘养殖的影响,通过对暴雨模式及其强度进行分类,揭示了与刺参池塘养殖相关的影响因素,评估了刺参养殖现状,分析了池塘养殖技术以及在暴雨条件下养殖风险,并通过进一步讨论暴雨对刺参生长影响的机理,以及为减轻这些影响所采取应对策略的有效性,总结出一系列生物学与管理层面的应对措施,旨在提高刺参池塘养殖业应对极端天气事件的抵御能力,为相关领域的养殖业务提供理论与实践指导。

    2025年10期 No.382 76-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5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发展大水面生态渔业 促进渔业产业绿色转型

    符冬林;

    大水面生态渔业是淡水渔业体系的关键组成部分。为推进其健康发展、充分发挥生态功能,通过实地调研与文献分析,全面剖析其现状与发展路径。研究结果表明,大水面渔业功能多元,是实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重要载体,并针对资源基础研究不足、科学养殖与生态养护能力亟待提升、产业化发展程度不高等困境,提出科学有序拓展渔业空间、高质量建设示范性基地、深化产业融合发展、创新经营管理模式、强化科技支撑能力等发展对策,旨在为促进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推动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实现水域生态保护与渔业生产协调发展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指导。

    2025年10期 No.382 80-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8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中华绒螯蟹养殖塘底质评估中无人机航测技术的应用探究

    李德顺;

    塘底质健康是影响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生存与生长质量的关键因素。为研究无人机(Unmanned Aerial Vehicle, UAV)航测技术在塘底质评估中的具体应用,分析了塘底质健康隐患对中华绒螯蟹养殖的影响,以及传统评估方式对养殖发展的制约,介绍了无人机机型选用及其在识别定位底质异常区域、标记高肥力区域、精确计算塘底坡度变化和推算淤泥积累速度等方面的具体应用,总结了无人机航测技术在解析航测数据、制定动态调整管理方案、提升养殖技术精细化程度、实现提升产量、降低成本和改善生态效益等方面的优势,提出该技术的宣传路径,以期为水产养殖业的绿色发展、高效升级提供有力支撑。

    2025年10期 No.382 83-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3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水产教育

  • 休闲渔业人才“四特”培养路径研究

    谢战军;于佳;李少云;梁永国;

    休闲渔业是一二三产业融合的新型休闲旅游业态,是促进渔业提质增效、乡村振兴和渔民就业增收的重要抓手和传承弘扬优秀渔文化的重要途径。本文在总结我国休闲渔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现状的基础上,针对行业人才短缺问题构建了专科层次特色专业、本硕层次特色方向、微专业层次特色素养和产业层次特色技能培养等专业教育与职业培训相结合的“四特”培养路径,旨在为我国休闲渔业健康有序发展提供高层次的人才和技术支持。

    2025年10期 No.382 87-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5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新质生产力助推渔文化融入思政教育的实践探索

    李祎琳;

    本文聚焦于新质生产力如何推动渔文化融入思政教育这一主题。通过解析新质生产力的内涵及其对渔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探讨了在当代背景下渔文化传播的现状与机遇。研究结果表明,这种融合不仅有助于提升渔文化的国际影响力,还能增强社会对渔文化的认同感,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最后,文章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以期进一步推动新质生产力与渔文化、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

    2025年10期 No.382 91-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2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