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渔业


渔政与管理

  • 【高质高效】康保县:“鱼菜共生”成为农民增产增收新引擎

    <正>“鱼菜共生”温室大棚里一边是绿菜,一边是鱼池康保生态循环智慧农业示范园区“鱼菜共生”温室大棚里,一畦畦水培蔬菜郁郁葱葱、长势喜人,鱼池里,小鱼儿欢快地游着。这里,种菜不施肥、养鱼不换水,一水两用、循环种养、四季生产,亩产值可达25万元。“鱼菜共生”作为一种创新的生态农业模式,成为坝上地区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产业转型升级、农民增产增收的新引擎。鱼和菜是如何共生的?

    2025年08期 No.380 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2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 ]
  • 水产养殖动物抗应激管理

    刘晓丽;宫春光;

    <正>在水产养殖中,应激是指当水产动物受到体内外环境改变的刺激后,机体自我调节以达到新的动态平衡所产生的一系列非特异性生理反应。根据不同的来源,引起水产养殖动物应激的因素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理化因子包括水温、盐度和pH值、溶解氧、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2.生物因子包括病毒、细菌、真菌和小型原生动物寄生虫。3.人为因素包括放养密度过大、饲料的选择不适宜、投喂方法不当和分池倒池等操作过于粗暴、药物使用不合理(长期乱用、滥用药物)等因素。

    2025年08期 No.380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9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信息广场

  • 河北省渔业互保协会联合演练砺精兵筑牢海上生命线

    刘健;

    <正>为深入贯彻国家“安全生产月”部署,全面提升海上险情协同处置能力,切实保障渔民生命财产安全,7月4日,乐亭县办事处联合乐亭县水产中心、应急管理局、唐山海警局及蓝天救援队等部门,在乐亭县中心渔港河口海域成功举办海上综合应急演练,内容包括船舶火灾扑救与人员落水搜救。演练围绕“检验预案、磨合机制、提升能力、突出保障、普及知识”的目标,严格遵循“统一指挥、协同联动、贴近实战”的原则。本次演练需要模拟的场景为:渔船在捕捞作业时突发火灾,船员使用灭火器自救未果,慌乱中一名船员失足落水失踪,剩余人员迅速释放救生筏逃生并发出求救信号。

    2025年08期 No.380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9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 ]
  • 河北省渔业互保协会互助共济,服务渔业

    <正>协会官网:www.hbfmi.org协会介绍:河北省渔业互保协会是经河北省民政厅、河北省农业农村厅批准的,由全省范围内广大渔民以及其他从事渔业生产经营或为渔业生产经营服务的单位和个人自愿组成,实行互助保险的非营利性社会团体。

    2025年08期 No.380 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0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研究与探讨

  • 不同流速条件下人工鱼礁对黑鲷诱集效果的影响

    张博伦;曾祥茜;王硕;侯纯强;刘皓;郑德斌;

    为了研究不同流速对人工鱼礁诱集黑鲷(Acanthopagrus schlegelii)效果的影响,结合天津人工鱼礁投放海域实际,分别在静水、低速(0.19 m/s)和高速(0.34 m/s)三种水流条件下,观察不同流速下黑鲷幼鱼在人工鱼礁模型附近的聚集分布情况。结果显示:随着水流流速的增大,黑鲷的分布率出现不断降低的趋势;人工鱼礁礁体的存在能显著提高该区域黑鲷的分布率;不同人工鱼礁礁型对黑鲷的分布率能产生显著性影响,其中长方孔型礁组黑鲷的分布率最高,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5);礁型和流速的双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说明,礁型、流速及其交互作用对黑鲷幼鱼的分布率都有显著影响,且礁型对黑鲷聚集效果影响最强。综上,黑鲷对鱼礁的反应较明显,不同形状和结构的礁体对黑鲷的平均聚集率不同,这说明黑鲷对鱼礁的形状和结构具有选择性。

    2025年08期 No.380 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5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南美白对虾设施化养殖病害防控技术研究

    刘晓丽;尹向辉;李璐;孙朝娣;杨蕾;孙绍永;

    为解决河北省南美白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设施化养殖中疫病频发的问题,在沧州和唐山地区,分别构建了用外海水、盐田卤水、地下浅层卤水三种不同水源的设施化养殖南美白对虾模式,开展疫病防控技术研究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通过水源处理、设施消毒、苗种筛选、水质调控等技术措施,显著降低了病害发生率,实现了良好的养殖经济效益,为设施化养殖对虾健康高效发展提供技术示范。

    2025年08期 No.380 10-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8K]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 扇贝分级标准与装备研究进展

    张力;常亚青;湛垚垚;

    扇贝(Pectinidae)是海洋软体类动物的代表性物种,也是全球养殖规模较大的经济物种之一。扇贝分级是扇贝养殖过程、初加工处理以及扇贝定价的重要环节。为全面了解国内外扇贝分级标准与装备研究情况,本研究结合扇贝的用途和市场需求,从扇贝分级标准和分级装备两个方面进行了综述,探讨了人工、半自动化和全自动化装备在扇贝分级应用中的优势和短板,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和措施,为进一步推动扇贝分级装备创新、提高扇贝分级效率、促进扇贝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2025年08期 No.380 14-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4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深远海养殖工船起捕系统方案设计

    刘子成;刘鲁强;李欣宇;张璐;姜旭阳;董韶光;扈鑫;

    针对深远海养殖工船起捕系统耗时长、劳动强度大、效率低下等问题,本文设计了一种适用于养殖工船舱养环境的新型起捕系统。该系统由网具、可形变支撑组件、提升组件和介质输送组件组成,能够适配不同水层、规格、种类和生活习性的鱼类。通过分析设计方案,该系统无需对养殖舱原有结构进行改进,仅需7名养殖船员进行操作,工作时长显著缩短,单次起捕量显著提高。

    2025年08期 No.380 2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8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减船转产背景下辽宁沿海渔民权益保障问题研究

    姜林轩;裴兆斌;王清瑶;郑瑜;薛婷;

    海洋渔业作为海洋经济的关键组成部分,对于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以及维护社会就业稳定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捕捞力度和频率的提高,捕捞过度的后果日渐凸显。辽宁省作为我国海洋渔业大省,为降低海洋捕捞扩张强度,政府实施了海洋捕捞渔民减船转产政策,近年来取得了一系列成效,但转产转业政策执行中,在转产补贴发放、就业渠道、配套设施等对渔民的权益保障方面仍存在不足。本文从健全补贴发放体系、拓宽转产就业途径、完善转产配套机制,完善海洋渔业绿色可持续发展体系几个方面探索解决路径,为辽宁省海洋渔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的决策参考。

    2025年08期 No.380 24-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0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混合培养对破囊壶菌中Aurantiochytrium sp.生物量的影响

    刘倩;王润智;惠瑞雪;王秋珍;

    本研究通过藻(Chlorella sp.)—菌和菌(Talaromyces sp.、Aurantiochytrium sp.)—菌共培养对破囊壶菌(Thraustochytrid)中Aurantiochytrium sp. S3D(以下简称A. sp. S3D)生物量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光照显著促进破囊壶菌中A. sp. S3D的生长(P<0.01),但藻—菌共培养模式不利于破囊壶菌A. sp. S3D的生长。甘油—酵母提取物培养体系中,A. sp. S3D与T sp.混合培养生物量可达到(11.41±0.25)g/L,而葡萄糖—酵母提取物培养体系中,A. sp. S3D与A. sp. S3E以1∶4共培养时,生物量提升至(12.62±0.67)g/L。研究证实,酵母提取物是破囊壶菌培养的理想氮源,A. sp. S3D与A. sp. S3E培养更有利于破囊壶菌生物量的积累。

    2025年08期 No.380 28-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5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红水河斑鳠胚胎孵化及早期胚胎发育观察

    杨立;王菊林;姚俊杰;

    为开展斑鳠(Hemibagrus guttatus)的人工繁殖研究,深入探讨了不同孵化方式及温度对斑鳠胚胎孵化效果的影响,并对红水河水系中斑鳠胚胎发育各阶段的胚胎形态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斑鳠受精卵呈圆形,黄色,卵径为2.8~3.5 mm;在水温(28±0.5)℃条件下,斑鳠胚胎发育历时65 h 34 min,积温为1 822.8℃·h。观察了红水河斑鳠的受精卵、卵裂期、囊胚期、原肠期、神经胚期、器官分化期以及出膜期共7个阶段。在胚胎孵化结果中,孵化桶加孵化框的孵化方式平均孵化率最高,达(75.00±3.15)%;红水河罗甸县水域中斑鳠的适宜孵化温度为27~29℃。

    2025年08期 No.380 32-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3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智能化技术在渔船检验中的应用探索——以日照市渔业监管实践为例

    张磬;

    本文基于日照市渔业监管实践,探讨智能化技术在渔船检验中的应用路径与效果,系统分析了当前渔船检验在技术手段、数据整合与监督机制方面存在的不足,并指出通过物联网、大数据及人工智能等智能化手段构建新型渔业监管体系的重要性。本文构建了渔船检验工作流程及数据信息传输模型,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方案,通过案例分析证明,智能化检验技术在提高监管效率、降低风险及保障安全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2025年08期 No.380 37-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4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调查与分析

  • 唐山海之都海洋牧场渔业资源调查与评价

    杨春晖;高文斌;张海鹏;许玉甫;王慎知;周忻宇;

    为保证河北省唐山市龙岛海域海之都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及其周边栖息地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为海洋牧场建设提供数据保障和基础支撑,于2024年8月开展年度监测工作,对鱼礁区与对照区的水环境、沉积物环境及生物环境进行了对比分析,监测结果表明,该海洋牧场鱼礁区生态环境良好,渔业资源丰富,整体评价优于对照区,对改善海域生态环境,恢复渔业资源具有积极作用。

    2025年08期 No.380 40-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2K]
    [下载次数:1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 ]
  • 邯郸市水产养殖病害监测分析报告

    孙彩娟;王晓宁;李岁艳;郭少华;周栋;栗建军;

    水产养殖病害测报工作是水产养殖生产发展和保障水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支撑,对水产养殖业平稳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水产养殖业集约化程度的不断提升,水产养殖技术不断进步,水产养殖模式不断创新,养殖密度越来越高,工农业中产生的废弃物等对淡水养殖水域造成的污染,以及水产养殖业自身产生的污染日益加重,水产养殖病害不断发生,造成水产养殖病害监测发病率、死亡率升高。通过分析近几年邯郸市水产养殖病害测报工作,以及邯郸养殖水产品发生病害的时间、成因及现存的问题,提出针对性防控措施,以期能够更好地促进邯郸水产养殖业高质量发展。

    2025年08期 No.380 49-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1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环境与资源

  • 新疆玛纳斯河流域典型水库浮游植物研究

    刘家璇;訾方泽;任道全;宋勇;陈生熬;林旭元;

    为探究新疆内陆典型地区渔业生态现状,进一步开展生态保护及水资源利用,于2021年7月对该地区的两个典型水库,大泉沟水库和蘑菇湖水库,开展了浮游植物多样性调查。结果显示:调查区域共发现浮游植物6门58属111种。其中,绿藻门为主要优势种群,种类最多,占总类的52.3%;硅藻门和蓝藻门次之,占总类的28.8%;裸藻门、金藻门和隐藻门种类较少;优势种以梅尼小环藻(Cyclotella meneghiniana)和水华微囊藻(Microcystis flos-aquae)为主。本研究为新疆玛纳斯河流域的生物多样性和平原型水库保护及可持续发展奠定了一定基础。

    2025年08期 No.380 52-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1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水环境中两种氨氮检测方法的比较与分析

    鲍鸣;刘传涛;杨伟宁;

    氨氮是渔业水质监测的重要指标之一。本文采用国标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和HACH快速检测水杨酸分光光度法,通过分别检测5个不同浓度的氨氮标准工作溶液,来比较两种检测方法的准确度,分析两种检测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结果表明,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的整体稳定性高于水杨酸分光光度法。水杨酸分光光度法可作为参考方法在一般检测或室外紧急检测时使用;实验室检测时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仍是优选。

    2025年08期 No.380 55-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0K]
    [下载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增殖与养殖

  • 阜平县山区流水鲟鱼养殖技术试验

    马振宇;孟改青;杨硕;王圆圆;李卫东;

    本试验聚焦于阜平县山区流水环境中鲟鱼的养殖技术。通过构建科学的养殖体系,涵盖精准选址建场、精细化放养管理、严格日常管控及高效尾水处理等关键环节。试验结果表明,该养殖技术在产量、规格、成活率及经济效益方面表现优异,并能有效控制水质,实现生态化养殖。本研究为山区鲟鱼养殖提供了可行的技术路径,助力乡村振兴与产业发展。

    2025年08期 No.380 58-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0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循环水养殖系统提升水产养殖效率分析

    焦琳;

    为提升水产养殖效率和资源利用水平,本文对循环水养殖系统(Recirculating Aquaculture System, RAS)的技术特征和生产效能进行系统分析。通过设置3组50 m~3平行试验系统,对RAS的水体环境调控能力、生物生长性能和设施设备运行效能进行为期180 d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RAS在水质参数调控方面较传统养殖提升47%,生物存活率提高15.5%,单位面积产量提升7倍。同时,综合能耗较传统模式降低45%。经济可行性分析显示,规模化RAS项目投资回收期为3.2年,具有显著的经济和生态效益。

    2025年08期 No.380 62-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9K]
    [下载次数: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贵州省玉屏侗族自治县稻+蛙综合种养示范及效益分析

    陆琴;

    文章介绍了贵州省玉屏侗族自治县稻蛙综合种养示范基地项目实施情况,包括黑斑蛙养殖地概况、稻+蛙综合管理、黑斑蛙放养前准备、稻田农药化肥的管理、黑斑蛙日常的管理等。稻+蛙综合种养模式实现“一水两用、一田多收、稳粮增效、粮渔共赢、生态环保”,不仅可以提高稻田的产出,还能有效地控制水稻病虫害的发生,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降低了环境污染,促进了生态渔业的发展,对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环境保护和渔业可持续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2025年08期 No.380 65-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1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饵料与饲料

  • 饲料中裂殖壶藻不同添加量对凡纳滨对虾精荚再生的影响

    孙姗姗;黄建华;郭立;杨丽诗;王卓铎;姜永杰;

    裂殖壶藻(Schizochytrium)富含对水产动物具有良好促生长作用的二十二碳六烯酸(DHA)。为研究DHA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uarnamei)雄虾发育与精荚再生的影响,在饲料中分别添加0%(A组)、3%(B组)和6%(C组)裂殖壶藻,饲喂初始体质量(37.4±5.3)g的雄性凡纳滨对虾。结果显示:与0添加的对照组比较,添加3%和6%组提高了凡纳滨对虾雄虾的再生精荚质量、活精子百分比例和总精子数量,其中添加3%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随着养殖时间延长,对照组雄虾养殖第10天和第20天的再生精荚质量显著低于初始值(P<0.05);与初始值比较,添加3%组凡纳滨对虾雄虾养殖第10天和第20天的再生精荚质量显著提高(P<0.05),但10 d和20 d两者无显著差异;添加6%组10 d后显著提高了凡纳滨对虾雄虾的再生精荚质量(P<0.05),但20 d后又显著下降,与初始值无显著差异。研究表明,饲料中添加3%裂殖壶藻对凡纳滨对虾雄虾性腺发育和精荚再生更为有利,这为裂殖壶藻在亲虾配合饲料配制中的应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2025年08期 No.380 69-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3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酶解羊毛粉代鱼粉补双蛋氨酸对大口黑鲈肝脏指标的影响

    刘苜琪;苏洁;张佳宇;左九龙;郭冉;

    为探究酶解羊毛粉替代鱼粉的配合饲料中补充晶体蛋氨酸或包膜蛋氨酸对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肝脏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设置3个处理组:对照组(D0)含49%鱼粉,第二组(D1)使用酶解羊毛粉替代部分鱼粉+晶体蛋氨酸,第三组(D5)使用酶解羊毛粉替代部分鱼粉+包膜蛋氨酸。结果显示:与D0组相比,D1组大口黑鲈肝脏中总蛋白(TP)、总抗氧化能力(T-AO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含量极显著降低(P<0.001),甘油三酯(TG)和丙二醛(MDA)含量极显著升高(P<0.01),总胆固醇(T-CHO)、葡萄糖(GLU)、碱性磷酸酶(AKP)和酸性磷酸酶(ACP)含量未见显著差异(P>0.05);与D1组相比,D5组大口黑鲈肝脏中TP、T-AOC、SOD和CAT含量极显著升高(P<0.001),TG和MDA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T-CHO、GLU、AKP和ACP含量未见显著差异(P>0.05)。由此可见,包膜蛋氨酸可以缓解酶解羊毛粉部分替代鱼粉的配合饲料引起的大口黑鲈发生氧化应激、脂质代谢紊乱。

    2025年08期 No.380 75-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9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专论与综述

  • 以保护为导向的无居民海岛开发管理利用现状与实施路径

    韩锋;

    海岛是我国海洋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地及天然屏障。我国海域内存在大量无居民海岛,这些海岛不仅是我国国防安全的前沿阵地,也是我国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极大潜力的待开发区域。为落实国家国防安全战略,科学开展无居民海岛的空间规划与开发利用,保护海岛及其生态系统,通过分析当前我国无居民海岛基本情况和开发利用现状,以及当前我国无居民海岛开发的战略和价值,总结了实施以保护为导向的无居民海岛开发利用策略的有效路径。

    2025年08期 No.380 79-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2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沿海地区渔港安全管理的地域特点及策略体系

    王昭;于世强;

    沿海渔港安全管理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主要体现在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双重维度。在自然环境层面,渔港具有地理环境复杂、浅滩暗礁众多、水文气象条件多变及极端天气频发等特征;在人文环境层面,则表现出船舶流量大、类型多样,渔业生产活动季节性集中,港口空间有限且设施多功能化等特点。文章通过探讨沿海地区渔港安全管理的地域特征及策略体系,提出了“整体—弹性—智慧—协同”的理论框架,构建了包含风险防控、安全保障、应急处置与监督评估四大子系统的安全管理体系,并建立了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多元协同治理机制。

    2025年08期 No.380 83-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5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河北省海洋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的法治路径研究

    张金垚;

    海洋经济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引擎,对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通过剖析河北省发展海洋新质生产力的现状,总结了河北省海洋新质生产力发展存在产业结构不合理、创新能力不足、区域发展不平衡以及法律风险等问题,结合依法治海的理论基础和国内外海洋经济法治建设的经验,总结了河北省海洋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的法治路径,旨在为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现代化海洋强国建设提供参考。

    2025年08期 No.380 87-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5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水产教育

  • 海洋水产特色食品专业文献读写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

    桑雪 ;李智博 ;宋志远 ;范馨茹 ;陈碧漪 ;赵前程 ;

    食品科技文献阅读与写作作为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其教学改革对创新型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当前本科生教学中存在的被动学习、能力培养不足等问题,本研究基于成果导向教育(Outcome-Based Education, OBE)理念,结合海洋食品产业人才需求,系统构建了以能力产出为导向的课程体系。通过引入科学问题驱动的海洋水产方向文献研读与学术研讨模块,重点培养学生三大核心素养:一是融合海洋生物资源特色的文献检索与系统性评估能力;二是符合海洋食品学科特点的学术规范与科技论文写作能力;三是自主学习的元认知与知识迁移能力。该课程设计既满足现阶段专业学习需求,又为学生未来科研创新和职业发展奠定能力基础,对海洋食品专业人才培养具有重要实践价值。

    2025年08期 No.380 91-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7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