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渔业


渔政与管理

  • 农业农村部 公安部 中国海警局关于开展2025年海洋伏季休渔专项执法行动的通知

    <正>沿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农村、渔业厅(局、委)、公安厅(局),中国海警局各海区分局、直属局,沿海省、自治区、直辖市海警局,农业农村部渔政保障中心:为保护海洋渔业资源和生态环境,维护海洋伏季休渔秩序,农业农村部、公安部、中国海警局决定自2025年5月1日至9月16日开展海洋伏季休渔专项执法行动(以下简称“专项行动”)。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2025年06期 No.378 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3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河北省夏季水产养殖病害预测预报及防控建议

    河北省特色海产品创新团队+淡水养殖创新团队疫病防控及质量控制岗位 ;河北省特色海产品创新团队海水虾及蟹类绿色高效养殖岗位 ;河北省淡水养殖创新团队大宗淡水鱼绿色高效养殖岗位;

    <正>随着全省进入夏季,水产养殖动物摄食量加大并进入快速生长期,残饵和排泄物也开始增多,同时水温的升高也导致水中的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快速繁殖,加之逐渐增多的恶劣天气易使水生动物产生应激,极易造成各种疾病的发生。根据河北往年同期水产养殖病害发生情况,提出以下病情预测和防治措施:

    2025年06期 No.378 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8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研究与探讨

  • 温度对海燕摄食、呼吸和消化的影响

    张玮嘉;王诗萌;田涛;于晓明;吴忠鑫;李青霞;

    为探究温度对海燕(Asterina pectinifera)摄食、消化和呼吸生理的影响,本研究选取小(3~4 cm)、中(4~5 cm)、大(5~6 cm)三个规格组的个体,在15℃、20℃和25℃三个温度梯度下开展室内受控实验,测定其摄食量、摄食率、耗氧率和消化酶活性等关键生理指标。结果表明:所有温度组均未出现死亡现象;20℃条件下各规格组摄食量显著高于15℃和10℃组(P<0.05),且表现出明显的昼夜摄食节律(白天摄食率显著低于夜间);25℃组的耗氧率显著升高(P<0.05),且同温度下个体耗氧率随规格增大而递减;消化酶活性无显著温度依赖性(P>0.05)。综合表明,15~20℃为海燕的最适摄食温度区间。针对底播养殖海区,建议加强该物种的清除管理以降低生态风险。

    2025年06期 No.378 5-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1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玫瑰精油对鲟鱼源阴沟肠杆菌的抑菌作用

    杨文静;苗强;夏明雪;隋艾珊;王晓磊;隋智海;

    从患病杂交鲟内脏组织中分离得到一株优势菌,其在LB平板上形成湿润、小而凸、半透明乳白色的小凸圆形菌落;基于16S rRNA基因序列和系统发育树分析,该菌株与Enterobacter cloacae PHLTA-11的序列同源性最高(99.79%),并且与E.cloacae PHLTA-11和PF109X聚集在同一个分支上,被鉴定为阴沟肠杆菌(Enterobacter cloacae)。玫瑰精油对阴沟肠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和最小杀菌浓度分别是5μL/mL和10μL/mL,其抑菌效果存在剂量依赖性。

    2025年06期 No.378 13-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1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鲫miR-21靶基因筛选与组织分布及皮肤免疫时序表达分析

    金歌;霍佳昕;林轩;陈奕芯;周君敏;胡秀彩;吕爱军;

    为了明确miR-21参与介导嗜水气单胞菌感染鲫皮肤免疫相关信号通路的分子机制,通过筛选鉴定miR-21及其靶基因富集免疫相关信号通路分析,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组织分布与时序表达水平。结果表明,miR-21与BCL2靶基因预测的目标结合位点序列在人类、小鼠、鱼类等不同物种之间高度保守。qRT-PCR检测显示miR-21主要在鲫鳃、肠道和肌肉组织中相对高表达,在嗜水气单胞菌感染鲫皮肤中,miR-21呈现短期波动时序表达模式;miR-21调控靶基因BCL2介导TLR/MAPK信号通路相关基因(如IRAK1、TAB1、IKKa)在鲫皮肤中以下调表达变化为主,而TLR4和RHO基因在感染12 h和72 h出现显著上调表达,并且BCL2与TAB1基因表达有显著相关性(r=0.87)。以上研究结果,有助于理解鱼类miR-21与靶基因功能及其介导皮肤免疫的分子调控机制。

    2025年06期 No.378 16-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6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基于绿色发展理念的现代化渔港规划设计要点

    黄涛;

    现代化渔港的规划设计是一项系统化的工程项目,基于绿色发展理念导向,需注重环境控制及加强港湾保护等,例如,利用现代化科学技术,完成防波堤等具有海水交换功能的水工建筑物的建设及改造,并优化港内水体交换及港区环保设计等,为天然的避风港湾提供有效保护。为发挥绿色发展理念的导向作用,本文主要结合现代化渔港规划设计现状有待解决的问题,如:渔港基础设施滞后、空间布局及功能分区缺乏合理性,功能单一化,管理机制薄弱等,提出具体规划设计要点,主要包括:投入充足的资源,完善渔港设施;优化规划设计方案,完善渔港空间布局及功能分区;以及创新管理机制,构建智慧渔港,加强监督监察工作。

    2025年06期 No.378 19-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2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增殖与养殖

  • 黄河三角洲海马室内、外接力养殖技术

    王玉清;刘振鲁;孙以康;张彤;

    为充分利用黄河三角洲资源优势,提高池塘利用率,根据膨腹海马(Hippocampus abdominalis)、线纹海马(Hippocampus erectus)的不同生活习性,在黄河三角洲沿海池塘开展室内、外接力养殖。冬、春季气温较低时,在室内养殖;3月初,室外池塘水温达到18℃,把膨腹海马移至室外池塘养殖;5月上旬,室外池塘水温稳定在20℃以上,选择晴天投放南美白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苗;5月中下旬,室外池塘水温升至22℃,把膨腹海马移回车间内继续室内养殖,室外池塘接力投放耐高温品种线纹海马与南美白对虾混养;10月份,对虾用地笼进行收获,两种海马平均体长分别达5.1 cm、10.3 cm。

    2025年06期 No.378 22-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4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鲫的科学养殖以及病害防治措施分析

    李兴达;梁光忠;

    鲫是我国本土鱼类之一,在山东地区有着广泛的养殖基础。随着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养殖技术的科学化和病害防治的规范化成为保障养殖效益的关键。通过对养殖环境条件、饲料与投喂、常见病害类型及病害防治措施进行详细分析,深入探讨了山东鲫的科学养殖技术及病害防治策略,旨在从优化养殖环境、合理投喂饲料以及综合运用多种防治手段等方面,为有效提升鲫的养殖效果和养殖效益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2025年06期 No.378 26-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6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北方地区日本对虾与南美白对虾、三疣梭子蟹池塘生态混养技术

    汉景明;于盟盟;许传堂;王磊;

    北方沿海地区因季节性温差大、养殖周期短等特点,传统单一品种养殖模式面临资源利用率低、病害频发等瓶颈。本文结合日本对虾(Penaeus japonicus)、南美白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及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的生态位互补性,系统优化池塘生态混养技术,提出包括池塘工程改造、种间配比调控、水质精准管理等关键措施。通过案例验证,2024年1月至12月,该模式可实现平均综合效益3万元以上,为北方海水池塘养殖提供可行性方案。

    2025年06期 No.378 29-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2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检验与检测

  • 液相色谱柱使用时间对水产品中磺胺类检测结果的影响

    马瑞欣;张鹏燕;曹军民;张春明;

    检测并比较了液相色谱柱使用时间对水产品中磺胺类化合物检测数据的影响,结果表明,液相色谱柱使用一段时间后,12种磺胺类化合物的保留时间缩短,磺胺嘧啶的检测数值由于基质效应的变化而明显降低,通过更换新色谱柱或改变流动相梯度可保持检测数据的稳定性。

    2025年06期 No.378 32-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3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一株半滑舌鳎源鳗弧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顾颖;梁晨;李长剑;伏光辉;卢璐;王超;叶仁智;孙苗苗;

    从患病半滑舌鳎体内分离获得一株优势菌株ST7,通过形态特征、生理生化以及16s rRNA分子方法鉴定为鳗弧菌。此外,对分离菌进行了30种抗生素的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ST7对哌拉西林、麦迪霉素、多黏菌素B、复方新诺明(TMP/SMZ)、环丙沙星、诺氟沙星、氧氟沙星、多西环素、米诺环素、四环素、头孢呋辛、头孢哌酮、头孢曲松、头孢他啶、氯霉素和呋喃唑酮等抗生素高度敏感。

    2025年06期 No.378 37-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5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调查与分析

  • 银鼓鱼雌雄个体形态差异分析

    陈攀;侯兴蓉;毛海俊;付琪;林川;黄海;

    为探讨银鼓鱼(Selenotoca multifasciata)雌雄个体的形态差异,为其养殖管理和繁殖研究提供科学依据,对227尾银鼓鱼的20项标准化性状进行了分析。利用T检验筛选出15项差异显著的性状,再通过主成分分析、R-聚类分析和逐步判别分析,建立了雌雄判别方程式。结果显示,20项标准化性状中,14项差异极显著(P<0.01),2项差异显著(P<0.05)。主成分分析表明,4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达84.551%,雌雄差异集中于躯干部、头部和丰满度指标。判别函数综合判别准确率为82.4%。研究表明,雌性个体相对更高、尾柄短粗,雄性个体更纤瘦、尾柄细长。银鼓鱼雌雄形态指标差异显著,利用形态指标判别雌雄具有可行性。

    2025年06期 No.378 42-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9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浙南飞云江口海域棘头梅童鱼繁殖期休闲渔船渔获物调查

    单乐州 ;邵鑫斌 ;叶深 ;李安 ;马建忠 ;任鹏 ;

    在浙南飞云江口海域5月份棘头梅童鱼(Collichthys lucidus)繁殖期,进行了2次休闲渔船渔获物调查。调查结果表明,个体数量的优势种主要为棘头梅童鱼、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结合社会调查结果对棘头梅童鱼资源量变化进行分析后发现,飞云江口海域的棘头梅童鱼的资源量大幅增加。通过2次调查发现,休闲渔船渔获物调查简单方便,可作为海洋渔业资源调查的补充,尤其适宜特定海域特定渔业资源的长期跟踪调查。

    2025年06期 No.378 48-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7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环境与资源

  • 西江梧州段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渔业环境评价

    谢宗升;吴祥庆;周靓婧;蒙源;

    西江梧州段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是珠江流域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区域。监测结果显示:水质稳定(Ⅱ-Ⅲ类),水体pH值为7.1~8.08,溶解氧含量为6.12~9.49 mg/L,石油类及酚类污染物逐年递减;记录鱼类59种(含5种濒危物种)。主要环境压力为水质季节性波动、水利工程阻隔及偶发性非法捕捞。综合监测情况,建议加强监测网络与分区管理,严控人为干扰,实现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平衡,为珠江流域水产种质资源保护提供示范。

    2025年06期 No.378 53-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1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2021—2023年渤海湾鱼虾贝类产卵场沉积物中石油类污染物情况分析

    王宝峰;张毓秀;贺玥玥;石霄;

    根据2021年8月、2022年8月和2023年8月渤海湾鱼虾贝类产卵场沉积物生态环境监测数据,通过时空变化分析法和污染指数评价法,揭示了渤海湾鱼虾贝类产卵场沉积物中石油类污染物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污染状况。研究发现,渤海湾鱼虾贝类产卵场沉积物中石油类污染物含量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且在不同站位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其中KF620、KF630、KF650、KF430和KF440的污染问题较为突出。本研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污染控制建议,以期为渤海湾生态环境保护和渔业资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2025年06期 No.378 56-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2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小陇山林区鱼类资源现状调研

    张彦;周杰;

    对小陇山林区鱼类资源的种群现状和面临的问题进行系统的调研,通过设置采样点网捕、垂钓、购买,走访当地居民、垂钓爱好者和野生动物保护部门等方式,共获得鱼类61种,隶属于1纲5目6科46属。其中,鲤形目有57种,占总种数的93.44%,鲑形目、合鳃鱼目、鲈形目、鲇形目各1种,各占比1.64%。鱼类资源以小型鱼类为主,生态群落优势种组成受季节变化影响显著,鱼类种类数量和资源量在季节间差异表现尤为显著,春、冬两季最低,在夏末秋初达到顶峰。鱼类种类数量和资源量在空间差异方面,北方低、南方高,渭河流域低、嘉陵江流域高。此外,研究区鱼类资源种群分布呈现分布范围广,种群密度小,栖息地碎片化严重的不利情况。

    2025年06期 No.378 60-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4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水产教育

  • 水产养殖专业组织胚胎学的教学体会与展望

    谭凤霞;

    组织胚胎学是集理论性、综合性和实践性于一体的水产养殖专业基础课,具有知识点较多、内容抽象复杂、难以记忆等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通过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手段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达到教学目的,实现“立德树人”教育目标,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

    2025年06期 No.378 64-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2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专论与综述

  • 代谢组学在虾、蟹类水产品营养品质分析中的应用

    李庆;王玉涛;宁明晓;

    虾、蟹类水产品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食用价值。传统的营养分析局限于单一成分的检测,难以全面反映整体营养特性。代谢组学是研究食品质量和安全性的重要方法,可以通过高通量、高灵敏度的技术手段全面分析虾、蟹体内的代谢物组成,为水产品营养品质评价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探讨了代谢组学在虾、蟹类水产品营养品质分析中的应用,并展望了虾、蟹品质检测和分析方法未来的发展趋势。

    2025年06期 No.378 68-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6K]
    [下载次数: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菌藻共生固定化技术在水产养殖尾水处理中的研究进展

    王璐瑶;南海林;曲疆奇;张清靖;

    菌藻共生固定化技术是一种高效的生物处理方法,能有效处理养殖尾水中氮、磷含量超标的问题,具有开发前景。此技术以菌藻共生系统为核心,通过固定化技术实现对养殖尾水中污染物的处理。本文综述了常见养殖尾水处理方法、菌藻共生体系、菌藻共生固定化技术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未来菌藻共生固定化技术研究方向及重点。

    2025年06期 No.378 72-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0K]
    [下载次数: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梁其锐更路簿》南沙更路分类及考释

    赵珏琪;

    《梁其锐更路簿》“东海往北海更路”和“上东头线更路”两个篇章记载了154条南沙更路,其中可分为三类:衔接西沙与南沙群岛的更路4条,南沙群岛各岛礁之间的更路149条,从南沙群岛前往海外的更路1条。本研究在分类整理的基础上,通过版本比对、文献佐证的方法考释其中的疑难更路,并探讨第二类更路的东、西、南三条作业线路的分布情况。研究发现:《梁其锐更路簿》中的南沙更路结构完整、类别清晰、功能全面,以五大环礁为中心,形成了三层功能网络。依托这些更路,海南渔民实现了对南沙群岛渔业资源的持续开发,并将“渔业生产”与“内外贸易”串联为一体。

    2025年06期 No.378 75-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8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渤海海洋生物资源保护的法律研究

    李兴亮;

    渤海拥有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由于经济发展,在渤海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依然存在过度捕捞、水体污染、生物多样性下降、海洋生态系统失衡等不足之处。本文通过了解渤海海洋生物资源现状以及保护海洋生物资源的相关法律法规,分析了我国对渤海地区生物资源保护制度不足之处的完善,旨在为进一步完善海洋环境和生物资源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实现渤海海洋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2025年06期 No.378 79-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2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近海水产养殖对海洋渔业环境影响的研究

    董纹妤;

    海洋渔业是我国海洋经济中发展较早的传统产业之一,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近年来,在政策和科技的双重赋能下,加之人们对海产品需求的增长,我国近海水产养殖业迅猛发展,成为全球渔业生产的重要力量。但在快速发展的同时,海洋环境也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水体富营养化等问题不断显现,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威胁,阻碍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因此,必须在保障近海水产养殖发展的同时,有效保护海洋渔业环境。

    2025年06期 No.378 83-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0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海洋渔业新质生产力基本内涵、发展路径和建议措施

    周东凯;

    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海洋强国战略需要新质生产力,海洋渔业高质量发展也需要加快培育和壮大新质生产力。研究认为,海洋渔业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路径是提升创新驱动力、市场规模驱动力和制度驱动力,需依托全行业力量,超前布局,开发建设南海渔业养殖基地,建设中西部人工海水养殖基地等,加强数字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促进传统渔业生产能力提质升级。

    2025年06期 No.378 87-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3K]
    [下载次数: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关于生态渔业的养殖生产模式与发展路径探析

    刘艳红;唐元桂;胡彬;

    全球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迫切需求,推动着渔业生产模式向生态化方向转型。本文围绕生态渔业的养殖生产模式与发展路径进行探析。研究背景在于随着渔业资源的日益紧张,生态渔业作为一种可持续的渔业发展模式备受关注。研究内容涵盖了生态渔业的概念、现实意义及其养殖生产模式,包括渔牧结合型、渔种结合型和渔牧种复合型等。同时,探索了生态渔业的发展路径,如科学规划生态养殖、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及加大科技研发投入等。结论认为,生态渔业是实现渔业可持续发展、提升渔业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协调统一的重要途径。

    2025年06期 No.378 92-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3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安全生产记心间 渔业互保固防线

    王一岚;

    <正>为守护渔民生命财产安全、稳定渔业生产秩序,河北省渔业互保协会精准把握体渔期这一关键节点,精心组织工作人员深入渔区,扎实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通过全方位立体宣教、深层次隐患排查以及高效协同保障等一系列有力举措,为广大渔民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安全屏障。

    2025年06期 No.378 2+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0K]
    [下载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下载本期数据